2022年6月18日下午,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教融合深化落地的里程碑事件之一,“訪企拓崗促就業”創新模式研討暨廣東智能網聯汽車產教融合創新聯合體成立大會,在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南海校區)順利召開。來自廣東地區近40所院校(包括中/高/本層次)的相關領導/負責人、近50家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領先企業的產品技術和人力資源負責人,共120多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廣東智能網聯汽車產教融合創新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的正式成立,并就智能網聯汽車變革時代下如何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對接,促進新汽車人才的培養模式創新和高質量就業進行了深入研討,共同見證了聯合體首批人才合作培養創新成果的發布。
作為大會主辦方,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鄧毛程副校長向克服疫情和雷雨影響,前來現場參加聯合體成立大會的院校和企業嘉賓致熱情洋溢的歡迎辭,汽車學院張艷來院長相繼介紹了成立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教融合創新聯合體的背景、歷程、以及多方合力之下達成的深度價值,并感謝相關單位的推動支持和積極參與。
大會現場由10所大灣區院校和智能網聯汽車企業代表共同摁手印完成聯合體的成立和啟動儀式,并由來自廣東省汽車工程學會周玉山秘書長、華南理工大學李巍華教授、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張艷來院長、梁仁建教授,分別為聯合體的理事長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首批副理事長單位(12所院校與8家企業)和秘書長單位(易颯智能科技)進行授牌。
大會由聯合體秘書長——易颯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楊,圍繞打造“產教評”融合型垂直領域生態組織的長遠目標,發布了聯合體未來三年的整體行動綱要及2022年的工作計劃,包括共同梳理行業的新人才崗位群的聯合行動、對行業緊缺型人才進行聯合試點培養、以及對聯合培養成果進行轉化與全國推廣等。
大會由廣東省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周玉山,代表因防疫因素而無法到場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為即將于今年下半年舉辦的“全國智能座艙技術應用職業技能大賽”做了預發布。作為全國職業院校首個聚焦智能座艙技術的專業比賽,核心旨在讓更多的院校加深對智能座艙這一技術方向的理解和認知,進而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形成更全面認知,從而為更好培養相關方向的優質人才提供契機。同時,周玉山秘書長表示,對聯合體三年發展規劃非常認同和支持,如果我們所有人通力合作完成這一系列的規劃,未來這個聯合體一定是國內罕見的能運作得非常務實的一個聯合體,也將是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非常具有落地執行能力的一個聯合體。
聯合體正式成立環節結束后,大會緊接著就“訪企拓崗促就業”創新模式展開研討。來自智能網聯汽車細分領域的頭部科技公司,針對各自領域的行業和技術發展趨勢,人才及崗位技能要求,未來人才需求情況預測進行了針對性的分析與分享。
來自均勝智能汽車技術研究院的產品總監樊紅志生動展示了汽車從機械時代,到電氣時代,直至當下智能時代座艙形態與功能的演化,并強調在自動駕駛的時代,座艙智能化、功能場景化和應用生態化的潮流已經來臨,而這一趨勢也催生了在傳統技術開發和測試崗位之外,諸如虛擬仿真、產品OWNER、用戶生態運營、遠程駕駛師等新型崗位的涌現。
國內智能傳感器領域頭部品牌,深圳速騰聚創RoboSense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激光雷達系統(Smart LiDAR Sensor System)科技企業。其教育產業生態總經理洪勇在演講中指出,隨著自動駕駛進入量產時代,智能零部件企業在工藝和質量控制、企業落地服務、軟硬件測試、研發輔助等崗位的需求大量產生,而這是高職學生能夠通過努力獲取的優質就業機會。他以2021-2022企業內首批招收的高職學生為例,說明在工作表現、進步速度和就業穩定性方面,高職學生實際上表現突出。因此他呼吁相關院校要進一步貼近企業需求來革新專業培養內容,也號召相關企業能打破招聘的學歷門檻歧視和思維慣性。
領先的低速功能車和服務機器人企業代表,優地科技產品總監盧琨則在演講中指出智能網聯時代,除了乘用車之外,自動駕駛商用化的場景實際上在低速領域的發展尤為迅速,并指出在這一領域的落地部署和運維支持、應用場景開發、前后銷售技術支持、生產工藝控制等崗位群的需求呈現指數式增長,前景廣闊。他同時指出,要做好低速無人車的相應崗位不僅要求學生有相應的硬件動手能力,而且必須要對基礎代碼、電子診斷、通信協議等相關知識也要具有一定的儲備。
國內最早從事車路協同技術研發的金溢科技,其智慧城市事業部銷售總監陳圣穎,則通過案例的方式,詳細闡述了車路協同技術及其設施在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領域的應用和行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并通過對內部職位需求的拆解和分析,指明了在裝調測試、技術研發、售前售后等領域的崗位機會及薪酬吸引力,也激發了現場院校師生的普遍興趣。
除了產業端之外,來自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張紅偉院長、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陳黎明院長、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張艷來院長則分別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應用人才培養的專業建設、校企合作、創新校企聯合培養等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進行了深入詳實的分享和探討。
張紅偉院長就智能網聯汽車時代高職學校在專業優化和學生培養上面對的挑戰和困難進行了細致分析,并對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與易颯智能科技共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教融合基地的實踐經驗進行了總結提煉,例如在專項師資培訓、合作校內競賽、校內深度特訓營、專題教材編寫等方面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并對下一步的合作進行了展望。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陳黎明院長則直接有力地指出高校專業培養在教師能力提升和實訓能力建設方面的巨大挑戰,并指出在引入產教融合企業專業機構協助專業培養能力提升的同時,還應該設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本校的老師能夠進入企業,進行一定周期的、常態化的項目開發實踐,以便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整體技術能力,并將這一能力在校內教學上體現出來。
作為最早開設汽車智能技術專業方向的頭部職業院校,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技術學院的張艷來院長,為與會嘉賓詳細介紹了廣輕工在擁抱智能網聯和專業轉型上的歷程、布局思路,闡述了對產教融合的思考和理解,并總結了廣輕工與易颯科技深度合作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創新探索,包括發起聯合體的籌建、完成突破式人才培養的試點實驗、以新賽促新培、打造外向型實訓基地等,展現了頭部職業院校敢為人先的勇氣、魄力和創新精神。
人才培養研討之外,大會還進行了聯合體先期成果展示,重點包含兩項:智能網聯汽車應用人才特訓營(易颯營)舉辦成果匯報、以及智能網聯汽車教學就業服務平臺的發布。
前者是由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聯手,在易颯科技的主導實施之下,面向汽車專業在校第五學期學生,跨校聯合舉辦的智能網聯汽車應用人才特訓營。特訓營以統一選拔、集中培訓、精準推薦的全程服務模式,為高職院校傳統汽車專業畢業生賦能新職業通用技能,并高效對接產業端新崗位群用人需求,探索出一條常規專業建設之外深化校企合作、敏捷培養人才的新途徑。最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深度學習培訓3個月后,實現了在智能網聯汽車細分領域的高質量就業?,F場有兩位參與該訓練營的學員代表,從實習工作中抽空來到大會,發表了自己對訓練營、對新工作的感言和感受,受到現場師生和企業代表的一致歡迎。
而智能網聯汽車教學就業服務平臺,作為聯合體致力于做實事的另一重要先期成果,由易颯科技產品總監嚴嘉俊對其進行了具體生動的展示和解說。該平臺包括教學、學習、實訓、就業四大子系統,旨在建立全閉環,幫助院校提升課程資源積累、方便教學實施、開展仿真模擬實訓、打通實習與就業出口鏈接等,引起了參會院校與企業嘉賓的濃厚興趣。
會議最后,與會嘉賓還實地參觀了廣輕工校內的“智能座艙”行業賽比賽場地和智能網聯汽車實訓基地,并進一步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教學、實訓、比賽展開了深度互動交流。
廣東智能網聯汽車產教融合創新聯合體是按照“自愿參加、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原則組成的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非營利性和非獨立法人組織。聯合體成立以后,將依托廣東省內豐富智能網聯汽車產教資源,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輸出,推動專業人才標準的設定、專業教學改革和專業實訓的創新,促進產學研良性互動,力爭在助力大灣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同時,在全國率先建成“產教評”融合型垂直領域生態組織的典范代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