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當代少年更好地感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發揚書法藝術風采,六品堂、六品書院即將在8月開啟一場以“開筆敬天地,翰墨中國心”為主題的開筆禮盛會。
開筆禮,作為人生四大禮(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之一,是古代讀書人極為隆重的典禮。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習俗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漸被遺忘,直到近幾年,隨著傳統禮儀文化的大力推行,開筆禮才被越來多人所追捧。
啟蒙之初行拜師,修正衣冠明事理。輕點朱砂開天眼,提筆破蒙立天地。開筆禮,不僅積淀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古風遺俗,更傳承了輝煌燦爛的書法文化。為即將入學的孩子們舉行開筆禮儀式,讓他們浸潤在儒學智慧、感恩立志、尊師重禮、愛國明孝的思想中,去寫好人生第一筆,開啟學習生活的新篇章!
01人生第一大禮 起源春秋時代
開筆禮由來已久,起源于春秋孔子時代,它是中國少兒開始識字習禮儀式的稱謂,是融合了心理學的兒童啟蒙教育形式。開筆禮,古時稱為入泮禮(“泮”指學校)。春秋時前期,魯僖公為了興學養士,在魯國都城泮水岸邊,筑起了規模宏大的泮宮。這是周代諸侯國中最早的學宮,相傳孔子常帶弟子游泮。以后各諸侯國爭相仿效,也在國內修筑泮宮,開鑿泮池。從此,泮宮就成了諸侯國大學的代名詞。
古代學童一般在 4 至 7 歲間進入私塾讀書,稱之為“開書”“破學”或“破蒙”。凡是初入學的學童,都需進行入泮禮。入泮禮的各個步驟有嚴格的規定,按照《禮記·王制》的記載,學童首先換上學服,拜筆、入泮池、跨壁橋 ,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學禮。
而在明清時期,“入泮宮,出府學,上青云路”指的是在州縣考試中了秀才的童生們入學做生員時所行的入學禮,而并非兒童初入學校的入學儀式。當時,各府、州、縣的學宮都會挖掘一個半圓形的水池,名曰“泮池”,凡考中“秀才”者即取得入學資格,要經泮橋入宮拜孔子,叫“進學”或“入泮”。踏上泮池,就好像進入了最高學府,入了泮也就意味著正式邁入孔學的大門。
當然任何一種文化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禮儀也需要與時俱進。雖然如今“開筆禮”和古代“入泮禮”的程序不同,但是對傳統文化的另一種傳承,所蘊含的儀式感都是相同的,都會給孩子們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02儀式推陳出新 激發求學求知
世人皆知,古代圣人之師為孔子,所以孔子開筆禮的儀式最為廣泛。一般開筆禮儀式包括了奉匜沃盥、肅正衣冠、禮拜圣賢、朱砂開智、啟蒙描紅、擊鼓鳴志等多個步驟。而我們現在所推崇的開筆禮在傳統文化繼承上,融入了很多“仁義禮智信孝悌”等優秀儒家文化,并結合時代背景下進行了一定的創新。
【奉匜沃盥】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yí]沃盥[guàn]”的記載(沃:澆水,盥:洗手洗臉),它是中國古代在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中國禮儀中崇尚清潔,“奉匜沃盥”寓意著潔凈雙手、凈化心靈、去除雜念,期望學童們能靜心學習,熱愛讀書,以來表示對待事情的尊敬和認真!
【肅正衣冠】
《弟子規》中有云:“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衣冠”不僅僅意味著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正所謂童蒙之學,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禮拜圣賢】
中國講究尊師重教,所以祭拜先師也是入學的重要環節,而對這一風俗最早的記載來自《學記》:“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意思是入學之初,要穿禮服,備祭品,舉行祭祀有道德學問的先圣先師的儀式,以示敬師重道。
西周時期,拜先師的祭品一般是芹(寓意“勤奮”)、藻(寓意“早起”)等普通菜肴。古代學費沒有定額,一般由家長根據經濟情況自由奉送,稱為“贄見禮”。
后期演化成所謂的“六禮束脩[xiū]”,亦即古代行拜師禮時弟子贈與師父的六種禮物。分別是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業精于勤;蓮子:蓮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紅豆:寓意鴻運高照;紅棗:寓意早早高中;桂圓:寓意功德圓滿;干瘦肉條:以表達弟子心意。其中“束脩”二字,有人解釋為十條干肉。
今日祭拜孔子,目的是為了入其門,學其道。學童們在孔子像前行敬拜儀式,對孔子先師鞠躬行禮,表達敬仰,是表示對圣人、對傳統文化的尊崇,讓學童們從小懂得尊師重道。除了孔子之外,古時學童還要祭拜筆師——蒙恬,表示對蒙恬發明毛筆的感念。
【朱砂開智】
“朱砂開智”又稱“開天眼”。古時候,在學童入學讀書前,都會請啟蒙老師在學子們的額頭正中央,點一顆紅痣,稱為點“聰名”;“痣”通“智”,意為開啟智慧,用來寄托美好的愿望,期待學童們眼明心亮,心靈手巧,聰明好學。
【啟蒙描紅】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寫字是學習文化的首要步驟。描寫筆畫簡單而意義深遠的“人”字,希望孩子們在人生的啟蒙階段,能夠學會做人最為重要,要尊重師長,關愛他人,做一個頂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人。“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著,方能立穩。為人在世,就應該互相扶持,互相幫助,才能構建和諧社會。
【擊鼓鳴志】
擊鼓鳴志則來源《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通過擊鼓,用鼓聲警示,引起學生對學業的重視。“鳴”通“明”,“鳴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學童擊鼓后,依次說出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擊鼓的聲音越響,聲音傳得越遠,寓意志向就越遠大。借此希望學童們心懷大志、耳聰目明、茅塞頓開,為他們開啟新階段的學習賦予祝福和意義。
【誦讀經典】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光輝燦爛?!度纸洝?、《弟子規》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它的核心思想包括了“仁,義,誠,敬,孝”。在老師引讀下,學童們誦讀經典,了解其中的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和做事道理。
【感恩躬親】
感恩躬親,是中華傳統美德。感恩父母,因為他們給予了我們寶貴的生命,感恩他們的愛心呵護、細心培植、精心教育。學童們走到家長身前,向父母鞠躬、擁抱,并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03傳承優秀文化 啟迪智慧人生
開筆禮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形式,而是融入了多種傳統文化因素。誦讀《弟子規》,可以聆聽到至圣先師孔子的諄諄教誨;用毛筆練書法,可以領略到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在啟蒙教育的影響下,可以感受到勤奮讀書的重要意義……學童們可以從這些儒家經典文化中,深深體會無窮的國學魅力!
六品堂、六品書院希望通過這場盛莊嚴而盛大的開筆禮,給全國近萬名學童們帶來一場難以忘懷的國學之旅,讓他們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更多地了解傳統文化,傳承文化遺產,驅使他們始終懷揣敬畏之心,銘記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知書明禮,崇德立志,開啟智慧而又意義的人生!愿此次開筆禮能成為大家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屆時歡迎適齡學童們的到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