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點早教中心︱孩子越吼越不聽話!學會這幾招,比吼一萬遍都管用
2022-11-18 15:24:14 來源:壹點網

君君前兩天在朋友圈刷到一位寶媽的動態,照片里孩子依偎在她的懷中,看上去十分溫馨。

她還附上了一段文字:“果然是我親生的,剛剛被我吼了一頓,馬上就抱著我叫媽媽。”

你看,孩子總能這么輕易地原諒父母。

如果你兇的是同事、朋友或者親戚,即使沒有當場吵起來也得互相膈應一段時間,哪能這么輕而易舉就和好了呢?

可能正是因為能夠輕松獲得孩子的諒解,所以很多家長一言不合就對孩子開吼。

孩子被吼感受如何?

密歇根大學的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

情緒和身體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非常相似。當一個人說感到“心碎”的時候,“心碎”其實已經不完全是一個比喻了,他神經系統可能真的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也就是說,家長吼孩子時,孩子在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可能和身體受傷時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如果孩子處于經常被吼的狀態,大腦便會啟動“逃生機制”——當一個人感到強烈的恐懼或感覺自己受威脅時,大腦會啟動緊急逃生機制,精神緊繃,時刻準備逃避災難。

如果家長經常通過吼孩子的方式進行教育,其實孩子已經無法聽到我們具體的說話內容,他的內心被負面情緒占領,只是嘴上應和著“我知道了,下次不會了”。

這也是很多家長說孩子總是“左耳進,右耳出”的原因之一,這樣做完全達不到和孩子溝通的效果。

控制不住自己該怎么辦?

很多家長說:“我也知道吼孩子不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可以理解,畢竟“熊孩子”一天能制造出幾十個令人崩潰的事情,不吼孩子恐怕得把自己憋死,這該怎么辦呢?

當你忍不住要開始吼娃時,試試這么做:

1、分析自己吼孩子的原因

家長對孩子吼叫大部分是因為覺得事情沒有按照我們的想法或者期待的方向發展。

對一些性格比較暴躁的家長來說,吼叫成為了一種習慣,或許說只有通過吼叫,他們才能暫時釋放壓力和痛苦,那么孩子只是受了池魚之殃。

所以我們建議家長要對自己進行情緒管理,比如做一個情緒日記,把自己當天發火的事情寫下來,基本格式就是:

孩子做了什么?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

我在哪個時刻發火了?我為什么會發火?

如果重新來一次,我哪里可以做的更好?

2、往積極的方面想

當感到自己馬上就要爆發,那些具有傷害性的話就在嘴邊,快要脫口而出時,家長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如進行深呼吸,或找借口離開,讓自己冷靜一下。

不要沉浸在憤怒的情緒中,想一想積極的解決辦法,只要發現這件事也沒什么,怒火自然就能平息了。舉個例子:

孩子在吃飯時不小心把碗掉在了地上,湯湯水水灑了一地,試著想一想“飯灑了就灑了,待會兒拖個地清理一下就好了,正好今天全家來個大掃除,把家里好好打掃一下。”

很多時候,人容易困在情緒里出不來,其實事情已經發生了,只要想辦法解決就可以了,而發脾氣對解決事情并沒有什么幫助。

3、降低對自己和孩子的期待

成為父母壓力是很大的,而要做一個稱職的家長,更是難上加難。

迫于各方面的壓力,我們希望自己能成為完美的父母,同時也期待著孩子乖巧聽話。

一旦孩子犯錯,除了責怪孩子,我們還會把過錯歸咎到自己身上。

尤其是媽媽特別容易出現這種心理或者背負這種壓力,認為孩子的一切不當行為,都是因為自己“管教無方”,所以每天都很焦慮。

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孩子天真懵懂,我們又何嘗不是第一次當父母?其實我們和孩子一樣,都是從零學起,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降低對自己和孩子的要求,放平心態和孩子一起“升級打怪”。

4、維護親子銀行賬戶

張晉在《我最愛的女人們》這個節目里談到自己的愛情觀,他提到了“愛情銀行”這個概念。

這挺有意思的,親子關系也是同理,家長要把和孩子之間的關系看做一個親子銀行賬戶。

我們每次和孩子好好溝通,就是往親子銀行里存了一筆錢,而當我們吼孩子、傷害到孩子的時候,銀行里的錢就變少了。

如果我們能保持親子銀行里的錢足夠多,孩子很有安全感,很信任依賴家長。

那么我們有時候忍不住吼一吼孩子也沒啥大不了的,你和孩子的親子銀行并不會因為這偶爾的支取就破產。

不過,在吼完孩子之后,在我們的情緒得到了宣泄之后還是要和孩子聊一聊剛才發生的事情:

安撫孩子——剛才媽媽沒有控制住自己,對你發了那么大的火。

給孩子安全感——雖然批評了你,但我還是很愛你,而且會一直愛你。

作出解釋,進行復盤——我們今天時間很緊張,媽媽擔心會遲到,所以忍不住發脾氣,我們以后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按時出發好嗎?

-END-

特別供稿:能力早教

研究院(本文為贏在起點能力早教研究院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贏在起點早教中心網址:www.elitebaby.cn

客服熱線:4008880268

關注微信公眾號:贏在起點能力早教

0-6歲能力早教課程,請加V-X:13120949185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