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來臨,和家人朋友相聚雖然熱鬧,可總避免不了孩子之間的搶玩具“大戰”。
由于涉及“別人家的孩子”,這事往往很難處理。
橫加干預怕引起別的家長誤會,遇到護犢子的家長還可能引發“混戰”,袖手旁觀又怕自家娃吃虧。
到底該怎么辦呢?首先要搞清楚這兩件事:
孩子搶玩具不等于霸道自私
2~6歲的孩子正處于物權敏感期,在這個年齡階段他們無法區分物權的歸屬。
他們以為我看到的、我拿到的就全部都是我的東西。
也就是說,對孩子來說,他們對玩具的爭奪不過是對自己東西的維護。
被搶、不敢反抗不等于慫
家庭心理學家杰拉德和李察曾做過一項關于兒童攻擊行為和行為強化的實驗。
他們在幼兒園共記錄了2583次孩子之間的攻擊事件,如打人、搶玩具等,實驗結果表明有80%的孩子沒有選擇反擊。
所以,不要因此覺得孩子慫,甚至指責他。
給孩子機會,自己解決
當孩子發生矛盾,如搶玩具時,在可控制的范圍內,我們可以讓他們自己解決。
在《4歲小孩的秘密生活》這個節目中,幼兒園的兩個小朋友因為獎品一塊巧克力鬧成一團。
而老師就在旁邊,但除了確保孩子們的安全,她并沒有插手。因為在她看來,這正是孩子們建立秩序、嘗試溝通的一個過程:
之后,當兩個孩子被問起當時的感受時,沒得到巧克力的孩子說自己生氣是因為“他沒有和我分享,這不公平”;而得到巧克力的孩子則說“他哭是因為他輸了,他沒有巧克力,但是我有。”
其實,孩子有時候爭奪的并不是東西本身,而是東西所代表的的意義,如自尊、友誼、公平、分享等。
令人欣慰的是,雖然兩個孩子為了巧克力鬧得不可開交,但當被問到“你覺得獎品和朋友哪個重要時”,他們的回答都是“朋友更重要”。
后來,兩個孩子重歸于好。
拿到巧克力的孩子對沒拿到的孩子說:“下次我贏了比賽的話,我就把獎品分給你。”對方也認真地予以回應:“那你要加油哦,這樣才能分給我獎品。”
看,孩子們自己也可以把這些矛盾解決掉,這是他們社交和成長的必經之路。
即使插手也要有技巧
當然,如果事情到了需要家長出面協調的時候,我們也要站出來幫助孩子,給予積極的引導。
1.孩子搶人玩具,告訴他,用語言而不是手
如果孩子搶了別人玩具,不要指責他或者粗暴要求他立馬還回去,因為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
這時候我們要先安撫玩具被搶的孩子,告訴他:“別擔心,阿姨一定幫你拿回來!”
這樣一來,被搶的孩子得到了安慰和保證,情緒就能平復下來。
接下來可以這么做:
“這輛消防車是贏贏的,媽媽知道你很想玩。但你應該先問贏贏能不能借你玩一會兒,不可以直接動手拿走。”
——讓孩子知道這是不對的。
“我們把車子還給贏贏,和他說一下對不起。”
——“還”和“道歉”,教會孩子承擔責任。
“這樣,你問問贏贏愿不愿意和你交換玩具,或者你可不可以跟她一起玩?”
——引導孩子有比動手搶更好的方法。
“你們可以一起玩過家家,洋娃娃的家著火了,你們開著消防車去滅火,誰要來當司機呢?”
——設計場景,引起孩子一起玩的欲望。
用這樣的方法,既解決了問題,也避免了家長之間的尷尬。
2.孩子玩具被搶,告訴他,如果不想讓就要回來
如果孩子被搶了玩具,當下一定很難受,我們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抱抱他安慰他。
別不顧及孩子的感情,強迫他將自己心愛的玩具讓給別人。對我們來說,這些玩具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如果此時為了自己的面子,不和孩子站在一邊,可能會傷害孩子的感情,也會失去他對我們的信任。
告訴孩子:“東西是你的,你不想給,可以要回來。”
不過不要把氣氛搞得太尷尬了,鼓勵孩子這么說:“妹妹,這是我的玩具,我現在還想玩。等過一會兒再給你玩哦,或者你現在和我一起玩好么?”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家長們還有什么好方法呢?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END-
特別供稿:能力早教
研究院(本文為贏在起點能力早教研究院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贏在起點早教中心網址:www.elitebaby.cn
客服熱線:4008880268
關注微信公眾號:贏在起點能力早教
0-6歲能力早教課程,請加V-X:13120949185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